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酒业 > 正文

谁还在喝生力啤酒?

谁还在喝生力啤酒?

在日前香港生力啤披露业绩预亏公告之后,很多人不禁想问,这个香港本土啤酒品牌,为何会落寞如此。

要知道,这瓶啤酒曾光芒四射,刘德华、周星驰及李连杰等先后为其代言,成为中国啤酒品牌中,一线明星代言最多的品牌。

背靠菲律宾生力集团、明星人缘好、产品也不错,又自带港货标签,在20多年前的内地市场,生力啤酒一度赚得盆满钵丰,成功跻身亚洲啤酒三大品牌阵营。

中高端定位的生力啤酒,在内地卖的比百威便宜,又连续布局了中低端啤酒产品及市场,看起来未来可期。可在最近几年的啤酒江湖混战中,它的市场声量越来越弱。

业绩亏损

香港本土啤酒生产商香港生力啤(00236.HK),没有延续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势头,反而急转直下。

2月19日盘后,公司披露盈利补充警告,预期由盈转亏,2024年将录得综合净亏损约1890万港元。这与2023年的盈利约8960万港元,简直是天壤之别。公司称亏损的原因很简单,完全来自其非流动资产之非现金减值亏损所致。

香港生力啤的业绩走下坡路,其实在去年上半年苗头已显。据公司2024年中报,当期实现营业收入约3.78亿港元,归母净利润约0.38亿港元,同比分别下降9.08%和22.47%。当时的盈利减少,乃是华南业务出口减少,导致出口利润下降。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板块,香港市场、中国内地市场以及国际市场。

去年上半年,香港啤酒市场收缩了3.2%,公司在香港市场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受惠于香港业务出口增长,公司产品总销量增长4%。

同期,公司子公司生力广东国内销量微增3%,由于出口客户对采购的偏好转移至中国以外的啤酒厂,出口量同比减少12%。同时,出口利润因汇率等导致定价下调,拖累整体经营盈利,同比下降60%。

中国啤酒市场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不再依赖通过产量提升来拉动业绩,纷纷追逐场景变换带来的市场机遇,以港货立身的香港生力啤也压力巨大。

公司主要市场是粤港两地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这几年来,香港和中国内地收入均贡献超过50%,但受到啤酒销售半径的限制,活跃在粤港两地的生力啤,遭遇到华南区域龙头珠江啤酒(002461.SZ)的阻击。

2024年上半年,珠江啤酒销量增长1.41%,达到69.85万吨,其销售收入28.75亿元,同比增长8.24%。

一直以来,生力啤以麦香足,但味道偏苦的产品特征出现在市场上,随着近几年来珠江啤酒产品品类扩充,以及外来啤酒品牌扎堆华南区域,生力啤酒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香港生力啤来自中国内地收入分别为2.91亿港元和1.43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2.46%和-21.86%。

走下坡路

和香港豆奶品牌维他奶一样,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生力啤就觊觎中国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从1948年生力集团主导战后复厂,并生产出第一瓶啤酒开始,生力啤酒在香港市场几乎是王者一般的存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市场每消费10瓶啤酒,就有9瓶是生力啤酒。

随着香港啤酒消费市场饱和,公司将拓展重点投向了内地市场。

1991年,公司与广州啤酒一起成立合资企业生力广州,生力牌啤酒首次出现在珠三角区域市场。3年后,又成立第二家合资啤酒企业生力顺德,为华南市场提供产能支撑。1995年,公司北上与八达集团联手成立生力保定,染指华北市场。

那个时代,外资啤酒并未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雪花啤酒蘑菇战略第一阶段的枪声刚刚打响,整个啤酒市场基本上处于一城一啤的市场格局。自带港货色彩的生力啤酒,一时赚得盆满钵丰。1995年,生力广州营收规模近5亿元。

公司人强马壮之时,与明星的缘分好到爆棚。1997年到2007年,刘德华、梁家辉、舒淇、周星驰、李连杰等一线明星先后为其代言,密集推出一系列极有品质感的广告片。在中国啤酒品牌里,至今这是独一份般的存在。

有了明星光环的加持,公司除了在市场上主推中高端产品生力啤,趁势在内地收购了威乐、龙牌等品牌,用于布局中低端啤酒市场,并斥资在顺德投下公司重要生产基地,年啤酒产能增至20万吨。

不过,外资品牌大举侵入中国市场,以及本土品牌的逆势崛起,一统香港市场的生力啤酒逐渐走进颓势。2003年,公司净利润亏损3277.1万港元,成为公司的分水岭,从此走上下坡路。

2022年1月21日,因资产不足难以清偿债务,且无法获得债权人和解,生力广州已由清算人向广州中院提交破产申请。公司在珠三角市场布局的重要生产基地就此谢幕。

截至目前,公司产能供应仅剩香港、顺德基地和生力保定等三大生产基地。而随着公司执行的收缩战略落地,公司收入规模进一步下降。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42亿港元,相比发展高峰期(2001年至2002年,均为13亿港元以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责任编辑:zx0600)

推荐阅读

山城啤酒保卫战,再次打响

山城啤酒保卫战,再次打响

下一个消失的会是山城啤酒吗?

华商韬略 2024-09-20 16:14:25
信阳毛尖容不下金星啤酒?

信阳毛尖容不下金星啤酒?

沉寂多时的金星啤酒,靠一款信阳毛尖中式精酿火爆出圈,但极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斑马消费 2024-12-16 11:37:37
1—8月四川啤酒产量增长10.4%

1—8月四川啤酒产量增长10.4%

9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四川统计公众号了解的,1—8月,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北京商报 2024-09-18 17:01:08
高端化加速,啤酒迎来大商时代?

高端化加速,啤酒迎来大商时代?

啤酒量跌价涨背后,啤酒经销商的内卷和竞争不断加剧。

微酒 2024-08-28 10:22:14
三巨头营收同降,啤酒的压力更大?

三巨头营收同降,啤酒的压力更大?

上半年啤酒行业普遍承压,但在高端化推动下,啤酒企业盈利能力正在提升。

云酒头条 2024-09-12 14:02:02
华润啤酒半年营收237.44亿:中档及以上啤酒占比首超50%,白酒业务营收11.78亿、摘要增长超50%

华润啤酒半年营收237.44亿:中档及以上啤酒占比首超50%,白酒业务营收11.78亿、摘要增长超50%

8月19日,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啤酒)发布2024年半年度财报。

酒业家 2024-08-20 11:28:42
和解之后,金星“信阳毛尖”啤酒还是改名了?

和解之后,金星“信阳毛尖”啤酒还是改名了?

12月21日,信阳市茶叶协会(下称“信阳茶协”)与郑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下称“金星啤酒”)就近期发生的“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争议正式达成和解,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微酒 2024-12-23 09:33:06
以“醴”为媒,华润啤酒“酒魂”传四海

以“醴”为媒,华润啤酒“酒魂”传四海

华润啤酒超高端系列“醴”在中国与赞比亚建交60周年暨赞比亚独立60周年招待会上大放异彩,并成为赞比亚驻华大使馆招待指定啤酒。

中华网财经 2024-10-28 15:36:16
啤酒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啤酒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当前,啤酒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出现原有常规渠道存量下降、消费分化、多元化等变化。

消费记 2024-08-28 14:11:20
千亿啤酒巨头迎新帅,带来哪些想象空间?

千亿啤酒巨头迎新帅,带来哪些想象空间?

青岛啤酒换帅了!

消费记 2024-12-27 09:10:00
“信阳毛尖”商标纠纷落幕,金星啤酒能否借势突围?

“信阳毛尖”商标纠纷落幕,金星啤酒能否借势突围?

“爆品”能火多久。

胜马财经 2024-12-27 10:08:04
啤酒不好卖?百威亚太求变,中国区迎新总裁

啤酒不好卖?百威亚太求变,中国区迎新总裁

近期,百威亚太中国迎来多项人事变动。

消费记 2024-11-14 09:52:22
啤酒饮料新风向来了?三得利要专注无酒精饮料

啤酒饮料新风向来了?三得利要专注无酒精饮料

啤酒行业有什么新动向?最近来看,巨头三得利表示要在2025年专注于无酒精饮料,并且成立“无醇业务部”。

消费记 2025-01-03 10:02:52
华润啤酒下一步:探寻高端化新动向,白酒重塑金沙

华润啤酒下一步:探寻高端化新动向,白酒重塑金沙

“华润啤酒于2024年坚持以增长作为第一策略,持续推进‘啤酒+白酒’双赋能的商业模式。”

中华网财经 2024-08-21 10:55:34
金星啤酒与信阳茶叶协会和解,原产品改名“金星毛尖”

金星啤酒与信阳茶叶协会和解,原产品改名“金星毛尖”

在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后,信阳市茶叶协会与郑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啤酒)这对前CP握手言和。

蓝鲸财经 2024-12-23 09:13:06
信阳市茶叶协会与金星啤酒握手言和,涉事产品及时调整包装

信阳市茶叶协会与金星啤酒握手言和,涉事产品及时调整包装

金星啤酒与信阳市茶叶协会“信阳毛尖”商标专用权许可使用纠纷一事落下帷幕。

中华网财经 2024-12-25 09:39:48
硬刚信阳茶协,金星信阳毛尖啤酒到底怎么火的?

硬刚信阳茶协,金星信阳毛尖啤酒到底怎么火的?

“信阳毛尖”商标被收回,市场再无信阳毛尖啤酒?

微酒 2024-12-16 10:20:10
华润啤酒侯孝海:穿越不同发展周期才能成为真正名企

华润啤酒侯孝海:穿越不同发展周期才能成为真正名企

“只有穿越不同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和消费周期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名企。”

中华网财经 2024-10-12 09:26:29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