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济神州(688235)股价持续上涨,屡创历史新高。最新一个交易日,百济神州A股收盘总市值达到3107亿元,首度超过恒瑞医药,成为A股总市值第一的制药企业。股价持续上涨背后,百济神州于今年1月中旬宣布,公司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为正,这代表着持续“烧钱”的百济神州终于要赚钱了。不过,公司长期高企的费用仍需关注,2022年以来,百济神州全年研发费用超百亿,销售费用也持续攀升,在A股药企中位居前列。
股价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百济神州股价不断走高,不足两个月间区间累计涨幅近四成,多次刷新历史新高。
交易行情显示,2月21日,百济神州大幅收涨8.21%,收盘价为224元/股,盘中最高触及226.3元/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百济神州总市值为3107亿元,超越恒瑞医药,跃升成为A股总市值第一的制药企业。在整个医药健康领域,百济神州总市值仅次于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位居第二名。
把时间拉长来看,2025年以来,百济神州股价区间累计涨幅为39.11%,期间大盘累计涨幅为0.82%。
长期以来,A股的“医药一哥”宝座属于恒瑞医药,其市值位列制药板块第一位。这两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色,恒瑞医药是从传统仿制药企转型而来的创新药企,而百济神州完全以创新药起家。恒瑞医药长期处于盈利中,而百济神州尚未盈利。
两家公司在研发费用的投入有得一拼,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是45.49亿元,而百济神州为14.11亿美元。在创新药行业,百济神州也有着“烧钱一哥”之称,也由于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公司处于亏损中。
海外市场发力
恒瑞医药已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多于百济神州,但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相比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的创新药率先在海外获批上市。据了解,百济神州目前共有3款自主研发并获批上市药物,包括百悦泽(泽布替尼)、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百汇泽(帕米帕利)。
2019年,百悦泽成为中国首个在美获批的创新抗癌药。目前,百悦泽已在包括美国、中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瑞士在内的超过70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证。2023年,这款药物全球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全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成为国产抗癌药中首个“10亿美元分子”。
时至今日,百悦泽也撑起了百济神州产品收入的半壁江山。2024年上半年,泽布替尼贡献的营业收入为80.18亿元,占比约为66.84%。
此轮股价大涨也得益于百悦泽的热销以及良好的业绩预期。1月14日,百济神州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参加第43届摩根大通年度医疗健康大会并进行报告展示。公司首席执行官欧雷强提到,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公司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为正(即营业收入大于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之总和)。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创新药出海已初见成效,未来仍有较大空间。百济神州等企业的创新药产品在海外上市,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未来会有更多企业走出去。
至于近期创新药板块的普遍上涨,一位创新药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其注意到创新药公司的股市表现是超过其他药企的,这可能与近日“医保支持创新药”的新闻有关。该人士指的是两份业内流传的文件。据媒体报道,这两份业内流传的文件涵盖创新药的价格、市场准入、研发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对建立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描绘了清晰的路径。
成本管控仍需关注
对于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的市值排位变化,多位受访的医药领域人士反而比较理性,在他们看来,股价涨跌是一时的行情,整个创新药的持续发展还需要更明朗的政策落地。
长期以来,百济神州净利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由于公司投入的高额成本。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达到613.75亿元。
百济神州高昂的研发费用令市场瞩目,A股上市以来,公司研发费用逐年上升,并于2022年突破百亿大关。2021—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研发费用分别约为95.38亿元、111.5亿元、128.1亿元、101.7亿元。
同时,百济神州的销售费用也逐年走高。2021—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销售费用分别约为44.52亿元、59.97亿元、73.04亿元、63.48亿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销售费用在A股药企中排在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医药及复星医药。
在2024年接受调研时,百济神州曾表示,公司预计在2024年产品收入将继续增长,并且产品收入的增幅将超过经营费用的增幅,使公司能够持续保持经营优势。公司将继续谨慎且战略性地部署资金,并致力于创造长期价值,提高股东回报。
9月12日,国内舆论开始关注到艾伯维起诉百济神州一事,艾伯维称百济的BTK嵌合式降解激活化合物(CDAC)BGB-16673侵犯了自己的商业秘密。
PD-1抑制剂合作虽然受阻,但信达生物和礼来选择在BTK抑制剂上继续携手前行。
在医药行业升级变革和市场洗牌的背景下,头部Biotech/Biopharma企业已经开始逐步“上岸”。
在创新药的世界里,每一个靶点都承载着无数的期待与挑战,而B7-H4靶点掀起的波澜,无疑在近期最为引人瞩目。
在全球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欧洲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创新药市场,正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争相布局的热土。
近年来,创新发展已然成为医药行业关注的重大议题,随着医药创新企业逐步取得的产业成果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创新成为医药行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推动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医药创新稳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成功“出海”,大步迈向全球市场。
截至1月20日,100家披露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药企净利润总额预计亏损44.59亿-90.72亿元。庞大数字的背后是行业大势所驱,也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称“好戏还在后头,公司已回归基本面”的辉瑞CEO,正面临着公司历经数次挫折后遭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极大质疑的境况。
10年前,贵为基因疗法“独角兽”的蓝鸟生物,是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但如今,手握3个天价商业化产品的蓝鸟,却被扔进了“垃圾桶”,市值仅剩1亿美元出头。
近日,辉瑞宣布终止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药物 sisunatovir 的开发。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上的一家明星IVD企业,因欠下900万房租被园区诉至公堂,银行账户和股票遭到冻结。
当地时间9月12日,赛诺菲、RadioMedix和Orano Med宣布就罕见癌症的下一代放射性配体疗法(RLT)达成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