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10个药品纳入重点监控品种名单,其中9个药已被点名。
10个药被重点监控有药品已被点名超10次
3月24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1月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10个药被纳入重点监控品种名单。
赛柏蓝梳理发现,注射用二羟丙茶碱(0.75g*1支/支,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丁基胶塞)首次纳入重点监控品种名单。
注射用二羟丙茶碱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因心源性肺水肿而致的喘息。米内网数据显示,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在近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规模快速扩容,2023年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63.56%。
其余被纳入重点监控品种名单的药品,利肺片两个不同品规均已被点名10次,注射用二羟丙茶碱(0.25g*1支/支,玻璃管制注射剂瓶/丁基胶塞)、注射用糜蛋白酶、活血通脉胶囊、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溶液、枣仁安神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替米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分别已被点名9次、2次、7次、4次、3次、7次、2次。
2024全年被纳入重点监控的药品
上海对于重点监控品种仍延续"采购金额排名"的筛选机制。同步公布的还有新申请超“黄线”、原在库超“黄线”以及未通过公允性的各10个药,涉及地氯雷他定口服溶液、六味地黄丸等品种,这些药在2024年上海公布的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中也已出现。
自2018年9月起,上海全面实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机制,采用“信息推送、绿线参考、黄线提醒、红线拦截”的询价议价模式。
上海公布的品种仅作为提醒,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及阳光平台“红黄绿线”议价实时提醒信息合理议价。
针对拒绝或逾期未递交价格承诺的药品,如药品议价价格高于当前最低黄线价格及公允评估价取低时,将被视为价高采购风险产品,上海市医保招采子系统将在医疗机构议价和采购时进行红色弹框提示。
各省挂网药品价格治理部分名单可在赛柏蓝公众号后台回复“325”获取~
多省推进价格治理预警机制各具特色
国家医保局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工作会议上提到,将持续健全完善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制度体系。
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并对首涨、高涨幅等异常价格行为予以标识,敦促各地持续纠正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目前来看,挂网药品价格治理的方式多样,主要包括“红黄”价格预警机制、全国/跨省价格联动、“三同”价格治理(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动态调整与撤网机制、重点监控与限量采购、价格承诺与信用惩戒等。
赛柏蓝梳理发现,挂网药品价格治理采用“红黄”价格预警机制最典型的省份包括上海和江苏。
江苏主要是发布药品预警名单,《2025年第九批药品预警情况》显示:38个药品被价格预警,其中15个药品被标识为“红一星”、4个药品被标识为“红二星”、19个药品被标识为“黄色”(具体名单见文末)。
自2022年起江苏省就已经开始陆续发布药品预警情况,2024年更是发布了47批药品预警。药品被标识为黄色即提醒价格偏高,建议优先采购低风险药品;红色标识即为弹窗警告风险,相关药品可能面临无法采购的局面。
全国/跨省药品价格联动的省份主要是广东和辽宁,广东对新增挂网药进行比价,辽宁则是要求企业承诺不高于全国最低价,否则调整或撤网。
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的《关于公布广东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部分新增报名挂网药品挂网信息的通知(20250306等批次)》显示,共有255个新增报名挂网药品,涉及218个品种168家生产企业,共有13个药品申报挂网价格仍明显高于同通用名其他厂牌药品挂网价格,这些药品将标识为红色,当医疗机构下订单时提示价格风险“该产品明显高于同通用名其他厂牌药品挂网价格,请考虑是否继续采购。”
“三同”价格治理(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已经全面铺开,限制过高定价。
3月24日,吉林省发布《公示部分药品挂网价格虚高处理结果》,涉及180个药品122家生产企业,其中8个药品调整后包装价格直接标定为“取消挂网,一年内不允许投标”;“三同”已有的问题线索中,共涉及98个药。
对于“三同”已有的问题线索药品,吉林省对挂网价格高于75%分位数1.8倍的药品进行黄标处理,对挂网价格高于75%分位数3倍的药品进行红标处理。吉林省对逾期未调整的药品,将取消其挂网资格,一年内不再受理该药品在吉林省挂网。
国家医保局则是要求地方医保局对屡次涨价的药企做好约谈工作,根据案件查实的违法行为,执行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给予相关企业失信评级和相应处置措施。
药品价格治理是医药改革的核心环节,国家和地方通过多层次政策组合拳,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附:上海
江苏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俗称中央一号文件,下文简称“文件”)发布,文件要求,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3月12日,百花医药(600721)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4.46%;归属净利润4147.9万元,同比增长219.75%。
3月18日,湖南省医保局印发通知称,将建立医药价格信息检查与处置机制,重点监测药品、医用耗材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以及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的恶意低价信息。
11月12日,医药商业概念异动拉升,31只概念股全线飘红,其中,药易购、第一医药、人民同泰、赛力医药等多只个股纷纷大涨。
3月19日晚,和黄医药发布2024年年报:去年实现收入6.3亿美元,同比下滑24.8%,净利润为3770万美元,低于2023年的1亿美元。
5大医药流通“巨无霸”已就位。新一轮竞争里,抢地盘、稳地盘远远不够,“工业化”“品类、业务形态多元化”“批零一体化”,才是破竞争压力、立龙头地位的关键。
当前,医药零售行业正在通过多元化探索寻找新增长点,纷纷开始走向“大健康+”的多元化发展和跨界经营。
华熙生物以内部反腐颠覆了自己过去的生存逻辑,但当下,多数药企并不敢效仿这种“刺刀向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