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辽宁成大官网
粤民投对辽宁成大的话语权正在上升。
2月13日,辽宁成大公告,公司已于2月12日召开相关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换届完成后,韶关高腾提名并当选董事人数超过辽宁成大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席位半数,辽宁成大的控股股东将由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变更为韶关高腾,实际控制人将由辽宁国资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同日,成大生物公告,随着辽宁成大的控制权变动,韶关高腾将通过辽宁成大间接控制成大生物54.67%股权,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同时,韶关高腾将向成大生物除辽宁成大外的其他股东发出要约收购。
需要注意的是,韶关高腾是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也就是广为熟知的“粤民投”。
而粤民投早在5年前就看上了辽宁成大。其从2019年开始,陆续通过增持、股权转让等,在2020年末就拿下了辽宁成大的第一大股东之位。不过,由于彼时正值成大生物上市的关键时期,韶关高腾承诺自成大生物上市后两年内不谋求控制权。
此后,虽韶关高腾关于不谋求控制权的承诺早已到期,但其一直未有动作,直至近日才提议改选董事会。如今看来,此次粤民投终将“夙愿得偿”,提升对辽宁成大、成大生物两家公司的话语权。
粤民投“夺权”
2月11日,辽宁成大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韶关高腾提议董事会换届选举,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同日,辽宁成大控股子公司成大生物公告停牌,原因为控股股东正筹划控制权变更,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2月13日,两家公司披露了控制权变更的最新进展。辽宁成大已于2月12日召开相关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换届完成后,韶关高腾提名并当选董事人数超过辽宁成大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席位半数。辽宁成大的控股股东将由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变更为韶关高腾,实际控制人将由辽宁国资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本次控制权变更后,韶关高腾将通过辽宁成大间接控制成大生物54.67%的股权。成大生物方面表示,控制权变更后,公司管理经营团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且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同时,成大生物还披露了要约收购报告书。韶关高腾拟向成大生物除辽宁成大之外的其他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全面要约,要约收购价格为25.51元/股。本次要约收购不以终止成大生物上市地位为目的,但存在股权分布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韶关高腾是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正是知名省级民投平台“粤民投”,而粤民投早在5年前就看上了辽宁成大。
据悉,韶关高腾自2019年7月开始,陆续买入辽宁成大共计7588.55万股股票,当年12月31日韶关高腾又通过集中竞价买入60万股,持股数达7648.56万股,达到5%的举牌线。粗略估算,韶关高腾增持这部分股份的成本约为10.98亿元。
完成举牌后,韶关高腾一边花费5.9亿元继续增持,另一边在2020年2月9日以13.4亿元的对价受让了新华联持有的7927.27万股辽宁成大股份。转让完成后,韶关高腾持股比例达12.46%,一跃成为辽宁成大的第一大股东。
不过,由于彼时正值辽宁成大控股子公司成大生物上市的关键时期,在IPO期间,公司的控制权相关问题曾受到监管层关注。
韶关高腾先是承诺自2020年2月9日起的12个月内不谋求辽宁成大的实际控制权。后又在2021年8月25日签署告知函,承诺自成大生物上市之日起24个月内放弃其持有的超出辽宁成大总股本10%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最终在2021年10月28日,成大生物顺利登陆科创板。
在此期间,韶关高腾持续加仓辽宁成大,估算其花费超10亿元。截至2020年年末,韶关高腾持有公司股份2.3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30%,该持股比例一直保持至今。粤民投入股辽宁成大的总资金或超40亿元。
辽宁成大手握两座“金矿”
能吸引粤民投“蛰伏”5年的辽宁成大究竟有何魅力?
资料显示,辽宁成大的前身为国有外贸公司辽宁省针织棉毛织品进出口公司,公司于1993年6月改制,并于1995年10月更名为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辽宁成大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历经多年发展,目前辽宁成大业务分为医药医疗、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贸易)和能源开发四大业务板块。
近年来,辽宁成大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3.73亿元、145.65亿元、107.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9亿元、12.24亿元、2.33亿元,业绩连续三年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辽宁成大实现营收82.82亿元,同比增长6.58%;归母净利润为7.11亿元,同比增长18.93%,业绩有所回暖。
二级市场方面,2020年8月,辽宁成大股价盘中最高达31.16元/股,此后便一路下滑,最新股价较高点跌近60%。而韶关高腾在2019年入股辽宁成大的成本最低为13.96元/股,2020年增持时正值辽宁成大股价高位,总投资约40亿元,不考虑分红等因素,粤民投对辽宁成大的投资或处于“浮亏”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粤民投,上市公司吉林敖东对辽宁成大也是青睐有加,曾数次增持,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持有公司1.0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75%。
需要注意的是,辽宁成大还有两块“优质资产”:成大生物和广发证券。
此次涉及控制权变更的成大生物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核心药品为人用狂犬病疫苗,2020年其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签发市占率达52.01%。
不过,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成大生物的业绩也出现了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03亿元,同比下滑2.4%;归母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下滑28.87%。
狂犬疫苗竞争激烈下,成大生物开始着手研发新产品。其中,公司研发的四价流感疫苗和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结合疫苗处于Ⅲ期临床试验;13价肺炎疫苗和15价HPV疫苗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辽宁成大还持有广发证券12.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6.4%。以广发证券2月12日的股价15.98元/股估算,其持仓市值约为199.75亿元,而辽宁成大的最新市值不过175亿元。
“资本猎手”粤民投
据粤民投官网,其成立于2016年,公司实缴资本金160亿元,首期创立股东包括贤丰控股、佳都集团、美的集团、盈峰集团、华美国际、碧桂园、星河湾、金发科技、海天集团、万和集团、华新集团、礼拜集团等。公司业务模式由资管、投资、投行三大业务层次构建,涵盖股本投资、不良资产投资、资产管理以及产业资源整合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对辽宁成大的操作类似,粤民投还曾强势入股中国宝安。
据悉,粤民投子公司韶关高创自2020年10月开始买入中国宝安,直至2020年末,韶关高创已新进成为中国宝安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9%,距离举牌线仅有一步之遥。随后粤民投在2021年2月1日,增持中国宝安257.93万股至1.29亿股,达到5%的举牌线。
趁热打铁,粤民投在连续增持下,2021年3月持股比例已升至10%,超越富安控股,成为中国宝安的第一大股东。到2022一季度末,其持股比例已升至15.04%。
不过,随后深圳国资便以“划拨股份+增持”的组合拳后来居上,在2022年底取代粤民投成为中国宝安的第一大股东,粤民投也一直未能入主中国宝安。
此后,双方又进行了几轮“暗战”,各自增持后,截至2024年1月10日,深圳国资旗下的深圳承兴持有中国宝安4.5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7.55%,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韶关高创持有中国宝安4.1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6.02%,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国宝安目前处于无控股股东、实控人的状态。
据悉,中国宝安同样持有众多优质资产,旗下拥有A股马应龙、贝特瑞,港股国际精密,新三板友诚科技、绿金高新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20余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此外,目前粤民投还直接持有港股李氏大药厂5.28%的股权;2024年9月,粤民投还作为战略融资者参与了中天金融的破产重整;汇源果汁、花样年、彩生活的重整也都有粤民投的身影。
“华润系”旗下所有企业的表现实在过于稳健,以至于在外界看来略显平平无奇。就像一个无论风浪缓急,都保持固定速度向前航行的巨大船队。但在当下浩浩荡荡的医药创新大潮之下,企业不光要求“稳”,还要求“新”。
石药与丽珠,互相挑战对方核心大单品的背后,释放出本土创新药也将遭遇仿制药围剿的信号。
CRO企业澎立生物冲刺IPO失利,选择“卖身”同处创新药领域的奥浦迈,曲线上市意图明确。
国内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布局推动了细分领域药物可及和市场竞争,尤其国内药企不断取得研发突破,不断向跨国药企产品发起冲击。
深度参与荣昌生物(688331)临床及注册申报工作,陪伴公司走向资本市场的公司前首席医学官何如意于近期辞职,将不再担任公司董事、核心技术人员。
在创新药的世界里,每一个靶点都承载着无数的期待与挑战,而B7-H4靶点掀起的波澜,无疑在近期最为引人瞩目。
2月6日,香雪制药发布《关于被债权人申请预重整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被债权人景龙建设以“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及重整的可行性”为由,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预重整。